最近因為要登入 PIA 和 eplus 購票網站,臨時需要一組可以收簡訊的日本門號。
研究一番後,我選擇了 ifmobile 而不是 hanacell 或樂天迴線 SIM 卡。
這篇文章簡單記錄我購買、使用的流程與心得,希望對也有類似需求的朋友有幫助。
為什麼選 ifmobile?
雖然 ifmobile 是中資企業,對隱私有疑慮的朋友可能要多考慮一下,但它幾個優點讓我還是決定嘗試:
- 最關鍵的原因:
hanacell 必須肉身飛往日本才能使用門號,所以雖然便宜但無法馬上使用。
據 Plurk 網友回報 2025 年已經無法使用樂天迴線 SIM 卡驗證 PIA 或 eplus。 - ifmobile 同 hanacell 也支援實體 SIM 和 eSIM(ifmobile 的 eSIM 要透過客服額外申請)。
- ifmobile 同 hanacell 網站上也可直接用信用卡購買。
- ifmobile 購買流程只需上傳「個人與護照內頁」的合照。
- ifmobile 客服效率高,甚至日本黃金週也上班。
- ifmobile 門號申請後就能立刻收簡訊或撥打電話,日本網站登錄驗證完全沒問題(PIA, eplus, LINE)。
網路上有人提到需要透過客服後台開啟漫遊等待 30 分鐘,實測與問客服都是不用、馬上可用。
申請流程與客服互動
申請流程大致如下:
-
在官網填寫資料,日文名字不用太嚴格(漢字筆畫不同也沒關係),英文名字按護照填寫就好。
-
地址寫英文即可,國籍寫「Taiwan」OK,不需要寫 ROC。
-
上傳與護照的自拍照,以及護照內頁。背景不用如證件照嚴謹,只要不戴口罩包括護照內頁清楚即可。
-
完成付款(會收首月費用 + 開卡費 5500 日圓)。
-
需要主動聯絡客服(建議用微信,回覆速度遠勝 LINE),可以要求改寄 eSIM 退運費。
黃金周期間 LINE 詢問週三 (4/30) ,ifmobile LINE 周六 (5/03) 才回。
同樣黃金周期間,微信週三 (4/30) 當天就回覆,且週六 (5/03) 也積極協助處理。
-
寄送方式有 EMS,海外運費為 2200 日圓。
小提醒:eSIM 每換一次手機要再付 1100 日圓。
客服有時用語音訊息回覆,有點像在微信語音聊天,不確定是不是因為人在家或戶外總之很隨興 XD
不過服務態度很好,問題也都能解決。
包裹寄送速度
我的經驗如下:
- 4/30 下單詢問
- 5/1 當天下午交寄,EMS 追蹤碼要自己問客服拿
- 5/2 早上到東京國際交換局,下午就到台灣
- 5/3 上午 11 點就送到我家(我希望配送時段選擇下午,但配送員提前電話詢問提早配達)
對於從日本寄來台灣的速度來說,我覺得這樣算非常快了。
費用整理
ifmobile 的月費會依據你選的流量方案而不同。以下是一些基本費率資訊:
- 開卡費:5500 日圓
- 緊急通話服務費:每月 4 日圓(110/119/120)
- 海外接收簡訊:免費
- 海外發簡訊:220 日圓/則
- 日本國內通話:24 日圓/30 秒
- 日本→海外:275 日圓/30 秒
- 海外接聽/撥打:275 日圓/30 秒
- eSIM 每換一次手機:1100 日圓
- 海外郵費:2200 日圓(日本境內 880 日圓)
我選擇的是每月 1GB 與無額外通話包月方案。
實際使用測試
收到的是一張實體 SIM 和一份日本語的使用說明書,裝在很大的日本 EMS 制式硬紙卡信封袋中。
我實測的幾支手機:
- ASUS Zenfone 8:只能收簡訊,VoLTE 無法開啟 → 無法撥號。
- Apple iPhone 6s (2017):無訊號,可能是個別裝置問題。
- Apple iPhone 6+ (2015):重開機即自動連上中華電信,訊號滿格,可撥打日本與台灣電話,簡訊收發正常。
去日本才需要設定 APN,人在台灣不用動任何設定。
特別測試:購票驗證
- 成功完成 PIA 和 eplus 演唱會網站手機認證,撥號記得在台灣要把第一位數的 0 省略,並且輸入 +81 國碼。
- 日本版 LINE 綁定成功,但年齡認證仍需親跑東京的 ifmobile 辦公室才能解鎖 ID 搜尋功能,目前只能用 QR Code 加好友。
總結:值得嗎?
雖然以純粹「養門號」來看,ifmobile 不算便宜。
但以速度快、申請簡單、客服積極、可收簡訊與撥打電話來說,非常適合有緊急需求(例如登入購票網站、接收日本簡訊驗證)的使用者。
尤其是在一週內就能搞定,還能選擇 eSIM 或實體卡,對我來說根本是救星。唯一缺點就是貴,但急用的時候真的沒得選。
如果只是要養門號,不趕時間、可以親自飛日本、不用應對 PIA 潛在的臨時登入驗證,會比較推薦 hanacell,價錢便宜太多。
有需要收日本簡訊或要綁定日本 LINE 的朋友,也許可以把 ifmobile 納入考慮範圍囉!